高考文言文虚词汇总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1-08 17:23:36
对于高三同学来说,学习语文重点学习的就是文言文。我们学大教育专家认为文言文的重点是文言文虚词。在这里呢,我们学大专家为同学们带来了,高考文言文虚词汇总。希望对你的语文复习带来帮助。
一、把握词性,辩别用法。
即根据某一虚词在不同词性下的用法差异来掌握虚词用法的方法。
“以”与 “因”两个虚词均主要有介词和连词两种用法。如何在句中区别呢?
我们的方法是:后跟代词或名词(包括名词性短语),是介词;后跟动词或句子,是连词。例如:
1、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2、晋候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以勇气闻于诸候。
5、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7、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上述七个例句中,1、2、5、6皆为连词,其中1、5、6后跟动词,可直接确定,而2后加句子,如把“以其”作为介宾结构看,可承前省略主语,成为“(晋候秦伯)无礼于晋”。于事理不通,故“其”作“无礼”主语,构成句子。
1、4、7后皆加名词(名词短语),故都为介词。
高考真题
(福建卷05)第6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其中B项为:
既览必发以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
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北京卷02年)第9题,选出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其中D项为:
知不以利为利矣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两例都可根据“以”后词的词性直接排除。
又如“因”:
1、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2、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我欲因之梦吴越。
4、因拔刀斫前奏案。
5、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上述五个例句中,1、2、3为介词,4、5为连词,皆据其后词的词性判定。
另“之”、“者”“且”也可使用此法判定。
“之”前如为动词,多做代词;“之”前如为名词,多做助词。
高考真题
(天津卷05)选出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其中B项为:
死伤者少百余人,好之不厌
甚矣,汝之不惠
由前边词的词性直接排除此项。
“者”前如为动词和形容词,“者”多要翻译,“者”前为名词(包括名词性短语),“者”不需要翻译。
“且”前后的词如词性一致,则为连词;词性不一致,为副词。
二、把握位置,辩别用法
即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关系辨别用法。
“乎”在古汉语中,作介词和语气助词,“也”仅作语气助词,在“用法”上似无发挥空间,只能从“意义”角度挖掘,其完不然。下面我试从新的角度谈记忆方法。
1、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2、嗟乎!燕雀安知鸣鸣之志哉!
3、等死,死国可乎?
4、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6、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7、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上述七个例句中,3、4为句末语气词,与其余五句用法不同。1、2、5、6、7、8都为句中语气词,其中1、6为词尾(“乎”前为形容词),5、7、8为介词(“乎”前为动词)。
又如:
1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2何可胜道也哉!
3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4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5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6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7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上述八个例句中,8用于句中,与其余用在句末的七句自然不同,“1——7句”都是句末语气词,可根据句末标点判断。
高考文言文虚词汇总,在上面文章中我已经为同学们带来了详细分析整理。希望你在学习语文文言文的时候,好好利用我们的知识,这样才可以轻松学习语文文言文。
热门资讯

-
北京:2022年高考第一次英语听说机考11日举行 考前30分钟考生要进入备考室
2021-12-09 -
★2019年北京小升初民办校报名时间一览
2018-11-09 -
★北京市中小学生12年在校锻炼至少2160小时
2018-11-08 -
2020年北京优质高中【清华附中上地学校】校额到校计划分配表参考
2018-11-08 -
2020年北京优质高中【地大附中】校额到校计划分配表参考
2018-11-08 -
2020年北京优质高中【育英学校航天校区】校额到校计划分配表参考
2018-11-08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18年修订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
2018-11-08 -
2020年北京优质高中【二十中实验学校】校额到校计划分配表参考
2018-11-08 -
2020年北京优质高中【育英中学】校额到校计划分配表参考
2018-11-08
热门问题
-
青岛高二学生去学大教育补习怎么样?
2021-09-03 -
秦皇岛高二学生英语差如何能进步?
2021-09-03 -
乌海初三化学成绩差有必要补习吗?
2021-08-13 -
兰州初中生报假期班有什么效果?
2021-06-25 -
深圳学大教育辅导班的费用贵吗?
2021-06-25 -
太原高中生从几个方面选择托管班?
2021-06-18 -
中小学辅导机构哪家比较好?
2021-06-18 -
小升初数学学习技巧有哪些?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