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如何引导初一新生度过心理适应期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7-16 16:33:25


适应环境才能够帮助同学们在学习中获得收获,初中阶段与小学阶段有很大的差别,同学们首先心理上要适应。下面学大为大家提供的是如何引导初一新生度过心理适应期,希望同学们了解。

一、初一新生适应不良的形成因素:

1、生活自理能力的要求

很多同学在家都是独生子女,但是从进入初中开始住校后就发现,不得不告别过去在家时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依赖父母的生活了。一下子要去面对自己买饭吃饭、洗衣服、收拾床铺等这样简单又具体的问题?父母给的生活费怎样支配?每天的饮食如何合理安排?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向他们提出了独立生活的挑战。有的同学手足无措,有的同学甚至想当逃兵。这些是同学们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2、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重新组合

在小学时,小学同学大都是街坊邻居,早不见晚见,原来就是伙伴;但是到了中学则不同了,来自各个乡镇各个学校的同学聚在了一个教室里,面孔几乎都是陌生的,所以必须认识新的同学新的伙伴,重新选择朋友,这对刚升入初一的新生而言不能不说是个新的课题。

3、自身角色的改变

我们去英才的同学在小学都是极其优秀的,被老师重视,被同学们钦佩;可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到了英才中学这个新的环境里,一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同学,在新的班集体就可能显得默默无闻、普普通通了,也有的同学升入初中后对新的环境感到自信心不足,寂寞、孤独,总是怀念以前的班集体或以前的老师。这种角色上的转换,会使同学们产生相当强烈的不适应感。

4、生活单调,功课门类繁多

一方面,当前学校仍然搞的是应试教育,不能正常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在学校里学习,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另一方面,小学只有那么寥寥的几门课,而中学一下子有十几门功课,功课换了内容,难度也加深了,而且门门功课有作业,这些往往让初一的新同学应接不暇,手忙脚乱,失去协调与自控能力,甚至失去自信。

二、如何引导学生顺利的度过“新生心理适应期”?

1、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要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情况,主动向周围人学习一些必要的适应方法。面临问题和困难时,积极寻求改善之道,必要时还可以寻求老师、父母和同学的帮助,也可以向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倾诉求助。

比如在生活上,要克服依赖性,培养自理自立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在人际关系上,要善于打开心扉,多与同学主动交往。只有多与同学交往,尽快融入新的环境中,自己的精神生活才能得到充实,这样才不会感觉失落或空虚。

比如在学习上,要意识到中小学有着诸多的不同,比较大的变化为“三多一少”,即课程多,授课教师多,作业多,休息时间少。从小学到初中,功课由小学时的两三门一下子增加到八九门,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要求高了,授课的知识容量也比小学时大,这就使初中生的学业负担客观上大大增加了。然而只要大家对这种变化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针对新的学习内容、学习特点,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在适应老师讲课方式的同时,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会很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的。

2、要给自己正确定位。

要扬长避短,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认识和适应新集体。从英才中学的录取比例来看,能来到该校读书的学生,在以前的学校一定都是成绩比较拔尖的,是老师们的掌上明珠。可是到了这里,大家都是“高手”,环境就大不一样了。大家都很出色,自己以前的“公众焦点”地位已不复存在了。所以有的新生,特别是比较敏感或自卑的人,就会感觉到孤独、受到冷落,好像是从公主、王子的地位“沦落”为平民百姓,觉得在这个新集体里老师和同学都不关心他,没有温暖。所以新生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要学会正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发现自己的比较优势,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心理平衡。

3、端正办学思想,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这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应当综合活理、各负其责。作为学校更要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关键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要向课堂教学要效益、要质量,克服“以量取胜”、“以量补质”、“课内损失课外补”等片面认识和不恰当的做法。

4、中小学教师提高衔接意识。

中小学教师应从对事业高度负责的角度出发,加强联系,相互“走近一步”。在管理方法上,中学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你面前的“小大人”两个月前还是个“孩子王”,而且在这两不管的两个月里,他们很可能会放松要求,不思学习,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往往有很大的回落,此时如果过份地强调学生“成熟”和“独立性”,采用“放鸭式”的管理方式,显然是不合适的。这样会使不少同学离开“保姆型”的小学教师后,感情上失去依托,产生失落感,从而对新老师在感情上产生抵触情绪。

对于如何引导初一新生度过心理适应期同学们要有所了解,上文学大为大家提供的是关于如何引导初一新生度过心理适应期的相关技巧,希望大家了解。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