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家长不满小升初分配流泪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9-03 16:42:54


现在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学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大城市里,上学都希望能够就近入学,但是现实总是差了很多。下面学大的专家带领大家来看一下最近的一个关于家长不满小升初分配流泪的新闻。

“家门口有学校,却要到更远的学校入学”。这是郑州市区小升初分配结果公布后,在昨天各区设立的“复议”现场,家长提出的突出问题。

“就近入学”,为什么成了“就远入学”?

一部分因“远”而对分配结果有“意见”的家长认为这种分配方案不科学;而对于分得“远”,各区受理咨询的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也满腹委屈。

学生家长发愁:分得远

8月22日上午,在金水、管城、二七、中原市内四区设立的小升初分配“复议”现场,家长集中反映的一个问题就是所分学校离家“太远”。

一个孩子的两次体验

两所学校离家路途: 上一天学相差104分钟

回复:家在金水区,只能分进金水区初中,若想跨区分配,得由上级部门进行协调

马智强是今年参加小升初就近分配的一名小学毕业生。

领到的录取通知书上显示,他被分配到了郑州23中入读初一。但马智强和姥姥觉得这所学校离家太远,“离我家最近的学校是39中,我想到那里上学”。

为了证明按照自己的住址分配到39中更符合“就近入学”政策,马智强进行了这样的体验:家庭住址在郑汴路1号院,即郑汴路与商贸路交叉口附近,从这里出发,如果坐公交车到郑州39中,有9路公交车;而如果到23中,只有一路公交车。

根据他的测算,从家到39中,路程为3公里,坐521路公交车,经5站路后步行100米即到;坐35路、85路、60路、603路等公交车,经4站后步行500米即到。而从家到23中的路程为4.6公里,如果从家门口乘42路公交车,需经9站路后步行400米才到。

据他了解,家到39中的公交车最晚班次为24:00,而到23中的公交车最晚班次为20:30。如果在23中读书,晚上遇到些意外情况,就很难赶得上末班公交车。

为了验证自己所说的情况,他8月21日分别从家乘公交车体验了两校的距离并记录了时间:上午11:02从家乘公交车到达39中的时间为11:13;下午2:01乘公交车到达23中的时间为2:38。两者在路程上相差26分钟。而一天上学、放学,在路上将一共多花去104分钟。

马智强的姥姥介绍,马智强小学在管城区东关小学读书。因为他们居住地周边没有最近的小学和初中,也没有直达公交车,孩子父母在外地,接送的任务全在她一人身上。从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的三年里,均是由她一天八趟公交车往返接送孩子上学,“每次要坐4站路。”她说,如今孩子上到初中,照样要就“远”入学,“学校离家更远了,孩子一人来回路上我不放心,我只有一个想法,想让孩子在离家稍近的学校读书。”

对于马智强的问题,金水区教体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学生的住址是在金水区与管城区交界处,因此分配时,尽量把学生往较靠近管城区的学校分配,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离家相对就近。但39中的位置处于管城区,根据分配政策,金水区居住的孩子只能由金水区教体局将学生分配进金水辖区内的初中,而无法分配进管城区域内的初中。如果学生想跨区分配,还得再由上级部门进行协调。

一位父亲的再三恳求

骑车1个半小时到校

小女生让人不放心

回复:分配是依据家长当初填表资料,现在离家远是因搬家造成的,且学校接收能力有限,除了再搬次家外别无他法。

在郑务工的李先生昨天一早骑车带女儿到分配学校61中参加分班考试。顶风冒雨骑了一个半小时的车,才把女孩送到学校。从北环的家到学校的路上,要过两个大的路口,一些状况不好的路段还有一些水坑。

孩子送到学校后,李先生决定到“复议”现场,申诉一下孩子应该到较近学校上学的理由。

“离家比较近的75中,为什么不让去?”他说,从家到75中,十几分钟就到了。可现在上学要1个多小时,一个女孩上学路这么远,怎么能让家长放心?

金水区教体局工作人员核查后解释,李先生在为孩子填写就近入学登记表时,所填为枣庄社区。枣庄社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分到了61中。“75中接收的有另外的社区范围。”工作人员解释。

“孩子参加就近分配填表时,家还在枣庄社区住。现在家搬到了北环,上学实在是太远了,帮孩子分到75中吧!”李先生再三要求。

对此,工作人员表示也很无奈:“学校接收能力有限,家长能搬家,但学校没办法移动。建议家长如果不想让孩子上学跑得太远,还是再搬得离学校近一些。”

一名家长的几番质疑

按什么“分配”

咋样叫“就近入学”

回复:小升初就近分配是以学生实际居住地、户籍、房产证三者统一后,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分配。但一些特殊的中学是不接收就近分配学生的。

一位家长对分配结果大为不满,他介绍,自己家在“计生科研”社区,离家较近的学校是34中,但孩子却被分配到了26中。“孩子上个学,要经过6个十字路口,这么远的路,谁会放心?”他提出:就近分配的依据到底是什么,教育部门依据什么进行分配入学?

对此,金水区教体局工作人员介绍,小升初就近分配是以学生实际居住地、户籍、房产证三者统一后,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分配。“计生科研”社区的片区就在26中,所以学生被分到了26中入学。

但这位家长认为,自己尽管是在这一社区居住,但社区面积很大,他偏是在社区最东头,距离26中很远,却离34中很近,“这能叫就近分配吗”?

一位爷爷同样情绪激动,他说,从家到某院附中,只需5分钟。而孩子被分到60中,走路需一个小时,骑车也要40分钟。“家门口的学校为什么不让上?”

金水区教体局工作人员解释:就近分配,除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分配外,一些特殊的中学是不接收就近分配学生的。例如,一些高校的附属中学,这类中学只接收自己的子弟入学。而热点中学的接收片区则更固定,也更加严格。因此,家门口即使有学校,也会出现不是所有在学校门口居住的孩子都能上这所学校的情况。

教育部门无奈:分得难

三个原因导致“就远入学”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增

局部地区人口密,新建小区多

数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占所有就近分配人数的32.52%。

今年市内金水区、二七区、中原区、管城区四区参加就近分配的总人数为31630人,比去年增加3051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10280人,比去年增加1146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占所有就近分配人数的32.52%。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多,是形成市区内小学升初中“分配”压力的一个原因。而一些局部地区居住人口密集、新建小区人口增多等,均导致了部分学生“就近入学”变为“就远入学的原因”。

金水四成外来生源

北区学生人数太多

只好“由北往南”分配

数字:今年金水区小升初就近分配平均班额达到70人,77中、76中平均班额均已达到了83、86人。23中、34中平均班额达80人;31中平均班额达85人。

据介绍,今年金水区小升初就近分配平均班额达到70人。参加就近分配入学的学生为13462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达4020人,占到了分配人数的四成。

金水区教体局教育科长侯清君介绍,北环最大的社区马里庄社区里的学生分配到76中,由于学生人数多,使76中只能再扩两个班接收。76中片区内的学生一部分只好分流到75中,但学生同样较多,75中一个班有100多人。学校接收能力有限,75中片区内的枣庄社区、明鸿社区一部分学生只好再往南分配,“这也是一些家长觉得学生分配较远的真实原因。整体都在由北往南分配”。

据介绍,金水区区属的4所初中共扩了8个班,而77中、76中平均班额均已达到了83、86人。23中、34中平均班额达80人;31中平均班额达85人。

管城东南人口密集

个别区域常住人口增长过快

周边没有学校

数字:63中今年招生8个班,平均班额达到97人;今年参加就近入学分配的学生中,仅富田太阳城社区的小学毕业生就达159人。

管城区 个别区域常住人口增长过快, 周边没有学校,也致使一部分学生的“分配”不得不被分流。

据管城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63中今年招生8个班,平均班额达到了97人。“97人还是在分流了一部分学生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不分流,这所学校的班额将达到120人。”据了解,63中形成班额过大的原因,主要是周边没有中学但新建小区过多、务工人员居住过于密集形成的。今年参加就近入学分配的学生中,仅富田太阳城社区的小学毕业生就达159人。而航海路、未来路等东南板块居住人口为63中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由于“分配不下”,一些务工人员子女被分配到了83中。

据悉,今年39中平均班额为70多人,管城区属的83中、84中平均班额已有80多人。83中接收了63中一部分学生后,6个班的接收规模已达平均班额87人,即使再扩两个班,平均班额也仅能降到65人。

人数大增校量未变

学校新增速度慢

学生增长速度过快

心声:教育部门只能首先保证让该入学的学生进学校,再在最大范围内,让学生相对就近入学。但无法保证每一个学生都绝对地就近入学。

2008年起,小升初“复议”问题中出现“分得远”现象。这一问题逐年反映者增多。而在当年,就有教育界人士提出,城市框架拉大后,城市居住人口增多,居民居住集中的老城区内新建学校少,接收学校仍为原有的学校,且校园面积没有扩张,从而无法满足更多学生就近入学。如果这一问题不及早解决,未来几年,学生有可能越分越远。

尽管郑州市新建学校项目每年都在进行,但小学和初中入学生源同步增多,目前在市区三环以内最需要教育用地的地方很难找到一块空地用于建学校的事实存在。这也使得小学生入学和初中生入学问题相同。

“每一位家长的心情都可以理解,但从统一调配的基础上来看,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孩子入学,教育部门只能首先保证让该入学的学生进学校,再在最大范围内,让学生相对就近入学。但无法保证每一个学生都绝对地就近入学。”某区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说。

上面学大的专家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家长不满小升初分配流泪的新闻,就近入学是好的政策,但是在真正的现实中,孩子上学离家远了,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一种负担。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