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从语文阅读教学谈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来源:趣学网     时间:2015-11-06 15:35:57


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正是此次教改的四大基本理念之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是此次教改的显著特点之一。任何学习都应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都有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和承担责任的需要。人与生俱来都有这些需要,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自主建构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下面,笔者根据一年多来的实践和尝试,就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的阅读由书本走向生活浅谈几点认识。

首先,让学生在开放式的环境中品读文章。语文阅读活动是一种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活动。阅读活动首先是一种感觉活动,人们通过视觉器官认识了语言符号,这些语言符号反映到大脑中转化为概念,许多概念又组合成较大的单位,成为完整的思想,然后发展成为更复杂的思维活动进而联想、评价、想像等。这种认识就说明了阅读的三个本质特点:一是阅读活动需要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二是阅读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的思维活动;三是语义信息的筛选和提取,要有读者思维的参与,语言材料本身不是信息。因此,笔者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凭文章的意思以及作者的意图去定位文章,以此让学生理解该文的内容和思想,这样势必造成阅读主体产生一味地生硬地阅读,教条的理解,无为的接受的严重后果,学生的身份将转换成一个传声筒,人云亦云,完全没有个人主见。比如在教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当讲到鲁迅在三味书屋学习的过程时,老师应则重于讲孩子们在书屋读书时的那种枯燥中找乐子的纯真,不应过份强调封建制度的残暴。再如鲁迅先生的《风筝》一文,对于“我”粗暴地剥夺弟弟做风筝的乐趣,在孩子们的眼中,这本身看来就是一种极为霸道的行径,如果教师一味地强调这又是封建社会戕害民众的残暴,从今天孩子们的心理和眼中是无法理解和认同的。再者,从鲁迅愉快的叙事中,那种不协调的郁闷心绪早已被文本的字里行间所渗透的自我找乐所淡化,学生在阅读时也不由地感同身受了,如果教师这时不合时宜地来一句——这就是封建制度摧残民众的做法,除了让学生感到牵强附会外,更让学生无法理解文章。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给予阅读主体的学生一个开放性的阅读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品读文章,这样学生才能释放出自己本能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以及具有个性鲜明的问题性的探讨意识。由此可见,语文阅读活动的本质内涵就是理解、解释和意义的获取,是一种思维的过程。

其次,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方式中去感悟文章。人与“文章”是一种互为主体、互相解释沟通的关系。语文阅读活动是以理解、解释和建构文章的意义为指归,在阅读活动过程中,阅读主体总是通过文章与潜在的存在于文章中的作者见面,这就必然沟通了阅读主体和创作主体这两个世界,使读者与作者以文章为媒介发生心灵碰撞和灵魂的问答。因而,从其属性上说阅读活动是主体间的对话,是主体间的一种寻求心灵交流的活动,是读者与文章(作者)双向运动的一种阅读反应过程。

其三,让学生在能动的参与行为中创造性阅读文章。阅读活动的过程中,确定了读者在阅读活动中的中心地位,说明读者对文章的阅读并非是单方面的对象性解释,而是读者与文章(即作者)的沟通与遇合,是读者经验与文章的结构互为提示相互生成的探究,它标明阅读是一种主体能动的参与行为。这种行为必然要求阅读主体充分调动主体能动性,积极地参与对文章意义的解释和建构——激活自己的想

像力、直观力和感悟力,通过对文章语言符号的解码,把创造主体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复现出来,加以充分地理解和体悟,同时还要涌入自己人格、气质、生命意识,重新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形象和意义,甚至开拓、再构出作者在创构这个形象和意义时所不曾想到的东西,从而使其更为生动丰富而具深度和力度。笔者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文叙事诗《木兰诗》时,大胆创新,上了一堂标新立异的新编《花木兰》课本剧,笔者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大胆放手,让学生不再围绕课本中的人物去定义历史人物形象,而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以他们自己的感觉、自己独特的思维去理解文中人物,让他们以现代的理念去诠释理想中的人物形象。于是学生们在围绕美少女花木兰——木兰替父从军——军中霸王花花木兰——木兰回乡智斗黑帮四场剧,以此进行自编、自导、自演地做了以课本剧的形式讨论课文人物现实意义的尝试。新编课本剧主要是以花木兰形象为研讨对象,通过自主、合作、开放、创新、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通过观看表演,理解现实中的英雄与课文中的英雄的区别,从而说出时代英雄的真正含意。这种让学生在能动地参与到阅读过程中的阅读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正可谓是一石三鸟,一石击起千层波。由此可见,在阅读过程中,渗透了这种能动性参与行为,就可以通过表层的文章本体结构,以自己的心灵世界去和作者对话,以自身固有的心理图式及情感需求去参与对象世界的建构,以至在文章构出的世界里忘却自我趋于同构交感,相互同化,从而对文章的意义世界作深层性的开拓、补充和创构,见人之所未见,感受人之所未感。这种能动性的参与行为,实际上是读者的阅读经验对文章的“空白”结构加以想像补充的建构的过程,是一种融注了读者感知、想像、理解、感悟等多种心理因素的发现性活动.

总而言之,语文阅读教学,就应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创新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勇当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他们个性的舞台,让愉快的学习开拓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合作、开放式的研讨气氛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和想像空间,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开放式品读——体验式感悟——参与式创造,使学生的学习是真正意义上的贴近生活读课文,走进生活学课文,体验生活说课文,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做到愿学——乐学——想学——会学,从而更能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地生成、张扬、发展、提升,使阅读教学成为创造能力的挖掘和提升的条件。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