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三港雨蛙》百科知识点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10-09 17:13:46


自然界充满了奥秘,神奇的大自然里面生长着很多生物,平时大家接触的生物世界很有限,为了开阔大家的视野,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三港雨蛙》百科知识点,希望能够使大家了解更多的生物。

三港雨蛙 隶于无尾目、雨蛙科、雨蛙属。成体体长35mm左右。指、趾末端膨大成平扁的吸盘,活体背面纯绿色,体侧及腹部前后均有黑斑;鼓膜上、下方各有一条黑线互相平行向后延伸。雄蛙第一指内侧有深黑色婚垫。常攀栖于灌木丛、竹林、高杆作物上捕食各种害虫。模式标本产于福建武夷山三港。

形态特征:

雄性平均体长为33.53毫米,雌性平均体长为35.55毫米。头长大于头宽,吻宽圆而高,吻端垂直向下,吻棱明显。鼻孔紧位于吻梭下方,眼间距大于鼻间距和上眼睑宽。鼓膜小而清晰,约为眼径的一半。舌圆形,较大,后端微有缺刻。上颌及犁骨齿均较发达。

指端有发达的吸盘,其中以第3指吸盘为最大,指长顺序为3、4、2、1,第2、4指等长,指宽扁,指基具蹼,掌部小疣多而排列成行,腕部有一横行的皮肤褶。后肢细长,胫跗关节可前达鼓膜处,左右眼部稍重叠,足长于胫长相等或略短,指端有吸盘,但较指吸盘小。指长顺序为4、5、3、2、1.第3、5趾等长,趾宽扁,趾间蹼发达,关节下瘤圆而明显,内跖突,卵圆形,无外跖突。

背部皮肤光滑,腹面及股部腹侧皮肤布满大小均匀的扁平疣粒,颞褶较细,斜直。生活时体及四肢背面翠绿色,体侧及股前后侧微黄,腹面白色,浸制标本体背紫灰色,体侧及腹面白色。自吻端起一条深色的细线纹沿吻棱达眼前角,然后再由眼后角起直达体侧后端。颞部字眼后角下侧经鼓膜下缘至肩部另有一条深色的细线纹,此条细线纹与上面一条细线纹几乎平行而不相交。眼下至口角处有一明显的浅色斑。上臂基部靠近腋窝附近,体侧后段和股的前后侧及胫的内侧都有许多黑色近似圆形的斑块,斑块的多少因个体而异,有些个体直到跗和足的前缘都有黑色斑块分布。手与足多为棕灰色,而内侧指、趾背面白色。

生活习性:

三港雨蛙栖息于山区、丘陵地带的水田、河流、池塘附近的草丛或灌木丛中。夏季黄昏时分起至午夜活动性较高,可见其成群地在田埂、路边的灌木丛中攀爬,特别是在闷热的天气和暴雨前后,更显得活跃,常高声鸣叫。

雄蛙体形较雌蛙小,咽部皮肤较松弛,有单个咽下外声囊,第1指基部内侧有深色的婚垫。繁殖季节,放大镜下可见密布较小的黑色角质婚刺。一般皖南地区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其繁殖期,进入繁殖的蛙纷纷从附近的栖息场所移入稻田或其他浅的静水池中,尤其喜欢到新放入水的稻田中。有时可见到几十只甚至上百只蛙集中于一块稻田中。求偶抱对的时间一般都在傍晚到午夜。雌蛙在每一繁殖季节平均可产2至3次卵,少数卵发育不完善,待过了繁殖季节后即退化吸收。

雄蛙第一指内侧有深黑色婚垫。常攀栖于灌木丛、竹林、高杆作物上捕食各种害虫。

分布范围:

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广东。模式标本产于福建武夷山三港。

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了《三港雨蛙》百科知识点,希望通过阅读能够加深我们对大自然生物的了解,更多的百科知识尽在学大教育网。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