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学大教育指点中考各科复习技巧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3-05-23 08:35:31


 

      初三语文试卷分为汉语知识运用、口语交际、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五大板块。试题内容重点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 夯实基础 , 训练能力

  复习时应以教材为重点,从基础入手抓字的音、形、义的落实。古诗文默写,文言文字词积累、句子翻译,着重复习记不清楚、印象模糊的部分,确保完整性和准确性。对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内外古诗词、名句要能够熟练背诵默写,广泛积累,并在积累的基础上能够准确理解名句的丰富内涵。

  现代文阅读既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又要联系课本上学过的知识,多次反复训练。主要训练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受和综合理解能力,以及获得信息的能力,对于需要理解的内容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具体的语境去理解,要在文章中寻找、揣摩其意义。重点是对阅读能力的训练和模拟考试,积累考试经验,并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做中考模拟题,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题,提高对题型的辨识力,加快答题速度。

  文言文复习要抓好重点。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重点考查学生知识积累,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句子的理解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应把课内学过的文言实词和通假字的含义、文言虚词的各种不同用法分辨清楚。一词多义的词语认真归类。翻译时要求根据上下文意思理解,使翻译的句子符合原句意思,并且通顺流畅。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在中考语文试卷中所占分数为50分。所以将此作为一个重点内容,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各种类型的作文都加以训练。所写的文章要求表达真情实感,语言要通顺流畅、简洁得体,语气要连贯,书写要工整、规范。

  二、查漏补缺 。

  查漏要着重于纠错,总结自己以往考试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将作业、试卷上的错误找出来,对错题分类,找出错的原因,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重点强化训练。

  补缺着重于在复习中指导学生语文素材的积累、课外知识的补充及对现实生活中热点、焦点事件的思考。

 
     三、制订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切忌跟风。

  按照惯例,到了考前最后一个月,老师引导的第一轮复习已经结束,已经到了查漏补缺的阶段,因此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准学习的薄弱板块,安排好每一周、每一天的复习计划,踏踏实实地去执行,有的数学基础不太好,非要跟学习好的同学一样花大量的时间做难题,这样不仅题没做好,还浪费时间,甚至影响心情。

  四、 回归课本 , 注重基础 。
  在中考数学考试大纲中明确提出中考注重考查基本概念、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的今天,用最宝贵的时间去复习这些最为重要的东西是最好的策略。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能力、基本方法都在课本上,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照考纲,重新温习概念、公式、定理等,要在教材重点、中考热点上加强,同时还要梳理常见的解题方法。
  五 、 多看做过的模拟题 、 错题 。

  在此时间段,要将所做过的模拟题重温一次,对每一道题逐一分析,也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把已经做过的试卷装订在一起,每天按量有计划地看。很多时候学生可能会格外重视自己没会做或做错了的题,巩固自己当时做对题的知识点也非常重要。而当时做错了的部分,要抓紧时间分析这部分题所含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解题思路,要对这部分知识重新咀嚼,并模仿训练,力争中考时在这部分多拿分。而完全不会的部分,应该因人而异。基础好的学生还有机会向老师、同学请教,而基础差的学生建议放弃。清楚哪些题目自己该掌握,哪些该撇开,这样就可以削减复习任务量,避免引起心理焦虑。

  六、 保持每天适量的练习 。

  三天不练手生。每天保持适量的练习也是非常必要的。要注意的是练习时题目的难度要适中,建议要做历年的中考题。通过练习,要达到巩固基本知识、把握基本方法、熟练基本技能、训练解题速度、提高解题准确率。基础好的考生应多解综合型题,基础比较薄弱的考生还应以复习基础题为主。

  

  3.提炼热点,关注时政。

  历史中考命题不回避热点,要求在复习中注意结合时政热点背景材料、周年纪念事件与历史教材联系密切的知识点并提炼出来,增强复习备考的方向性。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