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农村的中小学生怎样教育好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4-12-02 17:38:54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学大教育专家发现很多农村中学生教育存在很多问题。针对农村的中小学生怎样教育好这个问题,我们学大教育专家为同学们带来了讲解,希望你好好学习我们带来的知识点。

一、农村学生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广大农村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野性十足、不守纪律、散漫随意、讲粗话、打架斗殴、缺乏礼貌、不受约束。

2、小学不良习惯的延续如随口说粗话、大声喊叫、动手动脚等,虽然经过老师提出要求,知道必须遵守行为规范,但由于旧习惯的影响,许多不良行为会不知不觉地表现出来。

3、是非观念模糊。例如把遵守纪律看成是软弱怯懦,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溜须拍马,把与老师公然对抗、损坏公共财物、冒险、危险行为看成是英雄行为,把帮助同学打架看作是“行侠仗义”,对同伴好友的违纪行为不加劝阻而提供方便掩盖。

4、任性执拗、自私自利。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娇生惯养,滋长了孩子任意妄为的脾气。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外出吃亏,唆使孩子骂人打人,使孩子变得野蛮。

5、逆反心理、明知故犯。这种情况在初中生身上却表现明显。这类学生熟悉纪律要求,也知道这些要求合理正确,但他们对老师提出的纪律要求很反感,认为老师小题大做,吹毛求疵,从而抱着对抗的情绪。例如乱仍垃圾、自习课交头接耳、校内骑车等。

6、品质不良,出现违法苗头的严重不良行为。盗窃、敲诈、勒索、打架斗殴、吸烟、喝酒、迷恋网吧、夜不归宿等行为,如不及时接受教育和悔改,其发展前途很可能会走向犯罪。目前,违法犯罪趋于低龄化,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农村学生行为习惯不良的原因

当前农村学生在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上的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不良习惯是各种社会问题、社会不良习性对学生、校园影响的结果。

2、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使得多年来学校只强调文化教育而忽视道德教育、行为规范的培养,把重点放在“把书读好”而非“把人做好”,致使学生道德水平有所下降,行为习惯教育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3、独生子女家庭对子女的溺爱或不当教育,使得子女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为所欲为。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的学生,心理落差,不健全的亲情,对其学习、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4、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缺失,许多不良行为得不到家庭纠正。更值得忧虑的是,相当部分农村家长由于素质原因用错误的思想来引导子女,许多学生的不良习惯是其父母影响的结果。

5、社会保护不到位,黑网吧、游戏机室、不良书刊影碟片随处可见。针对学生的抢劫、收保护费等违法犯罪行为屡见不鲜,也必然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行为习惯带来影响。

三、农村学生养成教育举措

中小学阶段是幼儿期之后又一个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作为学校,要有推进养成教育的紧迫感。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教育,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标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素质,从而达到其最终目的——形成良好习惯。

在上面文章中,针对农村的中小学生怎样教育好这个问题,我们学大教育专家已经为同学们带来了讲解。希望广大农村教师好好学习我们带来的教育方法。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