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不同年代参加高考的考生的不同情况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3-06-07 17:55:06


 
  从新中国建立至今,高考几经起伏。招考、中断、恢复、扩招。几十年里,不同年代的人对高考有着不同的记忆。几天后,高考又将到来。近日,本报记者走访几位不同年代参加高考的考生,听他们讲述自己的高考故事。人们常说,时间是碗孟婆汤,可奇怪的是,这碗汤在关于高考的记忆面前却失去了魔力。

  60后 13分,我与大学失之交臂

  稀里糊涂的高考

  “高中三年,高一学工,高二学兵,高三学农,从来没正规考过试,要有也都是开卷考试。”像王美清一样从地里回到教室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对高考并没有太多的概念。

  出生于1960年王美清,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应届高中毕业生之一。但当时她的准备却并不充分。“当年我们高考前的一个月还在地里拔麦子,是老师临时告诉我们要参加高考,才把我们从地里喊回教室,教室里黑板上方的标语还写着‘要做小闯将,不做小绵羊’。”说到自己的高考经历,王美清自己都觉得有些传奇。

  “高中三年,高一学工,高二学兵,高三学农,从来没正规考过试,要有也都是开卷考试。”当年像王美清一样从地里回到教室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们对高考并没有太多的概念,认为和平时的开卷考试一样,稀里糊涂就进了当年新城小学的高考考场。走进考场后才发现这场考试与以往的开卷考试大不相同:没有人告诉你他卷纸上写了怎样的答案;考场里不是自己的同班同学,更多的是一些陌生的面孔,而且年龄上也是参差不齐。

  之前的准备似乎决定了最终的结果,王美清和同她一起参加高考的应届毕业生几乎在这次考试中全军覆没。“我就记得当年考上的都是知青,应届毕业生基本上没有。”第一次高考就这样和她的准备状况一样稀里糊涂地结束了。

  13分留下的遗憾

  第一次的失败让王美意识到:高考可能是改变她人生轨迹的一次考试。于是她选择第二年再考。这一次的备考,显然要充分很多:老师还是原来的老师,同学也大多认真起来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共同学习。也就在这一年,她知道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知道了水的分子式、知道了英文abc。但第二次的高考,命运似乎又和王美清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一顿霜打的豆角毁了她的第二次高考。原来,考前一天中午一顿霜打的豆角让王美清上吐下泻,不得不进了医院,而在临考的前两个小时,还在医院打着吊瓶的她,看到吊瓶中的液体迟迟滴不完,毅然拔掉了输液的针头,奔向考场,连医院的医生都说她光顾考试连命都不要了。带着身体上的极大不适硬撑着完成了整个考试后,她满怀期待地等待着考试成绩的公布。“差13分迈入大学的校门”这是命运最终给她的答复。知道这个结果后,失望和沮丧曾经占据了她内心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当年所有的复习资料都被她付之一炬。结婚—生子—为生计奔波,她和所有当年没能进入大学之门的同龄人一样开始了朴素平凡的生活。

  如今,回忆30多年前的经历,王美清感慨万千:无忧无虑的激扬青春;挫折之后的懵懂觉醒。她说:“看到金榜题名的同学们的成长与发展,我开始体会到,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含义。现在,王美清的两个女儿都已经进入大学。”她告诉记者,每次去学校看望女儿的时候,看着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感受几十年前与她失之交臂的大学,总有种说不出的伤感,这份伤感也许只有她和那个年代的考生才能体会到。

  70后 多年后仍会梦到高考

 “高考结束的当天,大家玩疯了。学生们在楼上撕书,扔书。晚上,一群人从城市的东边走到西边,没有目的地,就是聊天,大声唱歌,发泄这些年来淤积的情绪。”21年过去了,孙女士对那一天依然记忆犹新。

  考大学是唯一出路

  70后出生的孙女士1991年参加高考。早在参加高考之前,她的母亲就经常对她说,你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考大学就是唯一的出路。孙女士告诉记者,那时候很多的学生和家长都把高考定为人一生最重要的节点,只有冲过这个独木桥你才能获得宽广平坦的未来。

  孙女士所读的集宁一中是自治区的重点中学,当年高考之前的日日夜夜她至今难忘。每人桌上都堆着厚厚的书,人人手里一瓶清凉油。因为自习室只开放到晚上11点,有的学生为了能够继续复习,在管理员清空教室之后,又悄悄地顺着树爬到二楼的自习室继续复习。有的学生,一次次高考,一次次落榜,甚至有人一考就是八年。而每年临近考试的时候,总会有学生因为压力过大或者精神崩溃而放弃高考。

  孙女士回忆,当时他们班里有一名来自四子王旗的学生,从高考之前一个月开始,几乎每天都是和衣而睡。他偶尔和周围的同学讲起自己的家庭,说起父母和妹妹为他做了多么大的牺牲就是为了他能够考上大学。每当谈起这些,他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如果考不上大学,我就没法活了!”

  “高考结束的当天,大家玩疯了。学生们在楼上撕书,扔书。晚上,一群人从城市的东边走到西边,没有目的地,就是聊天,大声唱歌,发泄几年来淤积的情绪。”21年过去了,孙女士对那一天依然记忆犹新。

  靠实力还靠运气

  孙女士告诉记者,那时候高考填报志愿采用的是估分填报。也就是在分数还没有出来的情况下对自己的成绩进行估测,然后根据估分成绩来填报大学。比起如今,当初考大学报志愿甚至有些押宝的气息。运气好了,也许分数不高也能进入名校;倒霉了,就是考上高分也会名落孙山。孙女士说,因为父母都是老师,看到他们那么辛苦,所以当时她最不愿意上的就是师范类学校。于是,她第一志愿填报的是武汉的一所财经类大学。尽管成绩超出一本线30多分,但她的运气却不好。那一年这所学校正好扎堆儿,最终孙女士被内蒙古大学补录。而那名来自四子王旗的学生,在最后的考试中或许是因为精神压力过大,发挥失常,只考上了专科。同样发挥不正常的还有当时的班长,他考上了当地的一所师范类专科学校。这所学校被同学们戏称为“鸟专”。后来,这位“鸟专”毕业生成为了一名中学校长。

  如今,孙女士和她的同学们都已有了家庭和事业,但高考留给他们的绝不仅仅是回忆。孙女士说,毕业后的很多年,她还会梦到高考,梦里的试卷很模糊,一道题目也看不清。高考对孙女士乃至这一代的考生影响有多大,仅仅一个梦或许无法表达。但倘若这个梦经常出现,甚至很多人都有类似感受,那么它就足以说明一些问题。巧合的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受访者都曾有过相似的梦,在他们的生活中一再重现,甚至包括记者自己。
 “高考很重要,但不具有决定性”

  谈到对高考的认识,用王莉鑫的话来说就是“很重要,但不具有决定性。”“高考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我们高中三年学习成果的集中检验,并有可能让我们今后的道路走得更平坦一些,但很多人没参加过高考,没上过大学,但同样很优秀。”甚至有时王莉鑫还会以某某人上完大学,找不到工作在家待业来证明高考、上大学在当下已经不具有决定性意义。

  眼下,距离高考仅剩不到十天的时间,学校的教学任务已经全部完成,老师上课的大多数时间用在了为学生答疑解惑,让考生能够充分的放松心态,轻松应考是考前这段时间几乎每所学校的教学惯例,王莉鑫也在积极放松,迎接高考的挑战。不知这次高考她会交出怎样的答卷?不知这次高考后的若干年,她会怎样回忆和认识这段人生经历。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