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拨儿“爱听课”的校长
来源:现代教育报 时间:2016-03-23 17:36:45
在北京,有这样一群校长:他们常常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带着欣赏的眼光、研究的心态和分享的神情,去品悟不同类型、不同学科、不同阶段和不同教师的课。他们品教法和品学法,有的一年能听评课400多节,和教师们共同让课堂充满了艺术感。
■专家视点
给课堂创新
加点儿“催化剂”
听评课看上去事情不大,但它在学界被公认为校长抓好教学、发挥教学领导力的重要手段。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德成表示,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教学领导力行为评估量表设有一个维度,专门考察校长听评常态课的频率和指导力度。
他指出,校长经常听评常态课,一方面向教师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号,即每一节课都重要,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另一方面在评课交流中传播了新理念,可有效引导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从这一意义上而言,张斌平、桑春茂等这群爱听课的校长切中学校发展的关键,是领导力表现卓越的校长。“当然,如果校长在广泛听课,从整体上把握教师教学表现的同时,加强课例研究,让教师们带着问题观课、议课,对少数课例进行深入剖析,探寻解决问题的关键技术与核心经验,由小见大,以少胜多,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举措。”
■调查分析
一年最多听课400节
记者采访了北京市的部分校长,发现大部分校长的年平均听课量在100节左右。这其中,听课量较大的校长为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的桑春茂校长。他每年的听课量是200~400节不等。这个习惯,他坚持了12年。
前五年,桑春茂作为教学副校长,听课是他教学管理的本职工作之一,他每年听课200~300节。桑春茂初做校长的5年,由于学校的绝大多数教师是青年教师且学校新建高中部不久,他的主要管理工作就是通过听评课来进行教师队伍建设,所以,每年他的听课量在300~400节。近两年,桑春茂新调入学校的教师相对成熟,同时,教学部门及教研组长的各项工作也十分成熟,他的主要精力是学校新一轮的发展规划及课程建设,所以他听课较少,每年是100~200节。
在桑春茂看来,听评课就是校长进行教学管理的方法之一。“由于学校的特点不同,教师的特点及成长阶段不同,校长投入到听课的时间自然不同,这个不具备可比性。”
上学期,北京七中校长王文利一共听了54节课。在她看来,作为校长必须要深入课堂,因为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在听课的过程当中首先能够掌握一线的具体情况,第二能强化过程性监督。北京七中每个学期都要针对不同年级进行视导,视导之后还要进行全面反馈,此举是为了在听课过程当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协助老师或年级组解决问题。
在怀柔区第六小学,校长王广学爱听课,他还特别要求每周四上午为行政听课日。在这一天,由校长带队,7~8位行政干部分别走进不同的教室,听不同教师的课。几年下来,怀柔六小100多位教师的课,王广学都听过。学校的行政干部也在他的带动下,更加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
他们更喜欢“原生态”
记者采访得知,很多校长都喜欢平实的、真实的、回归自然的课堂,而这样的课堂多有自然生成的新内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不少校长喜欢听“推门课”,他们想在最自然的状态下,观察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状态。
北京市第五中学校长张斌平就是这样一位爱听“推门课”的校长,他每次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挑课听,基本上90%都是“推门课”。在这个过程中,张斌平最大的乐趣是能看到学生真切的点滴成长和他们最原始、萌芽状态下的细微、细小的进步。“我比较喜欢师生交流顺畅、融洽的课堂,课堂上要有生成性的内容。在课堂上,如果一个学生的回答或者思考超出了教师的教学范畴,教师应及时鼓励。”
北京市西城区椿树馆小学校长李晟最喜欢在课堂上感受青年教师的意气风发,青年教师花一样的青春和孩子们融合在一起,他们的课堂活力无限。他还喜欢感受中老年教师的渊博才学,这些教师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引领孩子们理性思考,课堂上充满了智慧。
在怀柔六小校长王广学看来,在课堂中,教师是引导者、帮助者,师生关系是同伴式的,学生的思维能够敞开,大胆地发表意见。“最重要的一点,要有课堂生成的内容。我不喜欢教师按部就班地‘走’教案,课堂也是提前演练好的,这样的课堂是苍白无力的。”
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村中心小学校长唐凤菊特别喜欢听三种课,一种是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一种是跟踪青年教师的课,还有一种是参赛的预备课。她说:“骨干教师起着引领示范的作用,所以我必须把把关。青年教师需要点拨和关注,所以我更应该去听。参赛的预备课不仅代表着学校,更是见证了教师的成长,所以平时我最关注这三种课。”
沉下心听出“门道”来
多年的听课经历,让这些爱听课的校长也有了一些听课窍门。比如北京五中校长张斌平发现,教师的差别主要在教学组织能力。“一般新教师提‘假问题’比较多,而且多问的是一些水平较高的学生。成熟教师所提的问题都带有指向性,一般针对反应慢、走神的学生。成熟教师能通过提问,及时让学生回归到教师的思路上来。”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校长桑春茂也有自己的听课窍门:他会把自己当成学生,看教师的授课能不能让自己顺利地听懂、学会。他还会看教师如何教会学生学习,也就是说,教师的“教”不会是大问题,但是一节课的关键在于“学生如何学”。最后,他会看教师通过一节课,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否到位。
有着多年经验的唐凤菊,一般一眼就能辨识出一节课的好坏,但她说,其实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听课人的用心,将真正的问题听出来,并在评课时将问题坦诚地告诉授课教师,给出建议,这样才能真正地帮助教师,达到了听课的目的。
记得有一次,唐凤菊去听课,发现了很明显的问题,但是大家都碍于面子不敢说,她想这样可不行,岂不是耽误了学生和老师。于是,她大胆提出问题,并给出建议,没想到授课教师特别感动。
■听课心得
校长要听好常态课
刘可钦(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教师平常日子里的课,是上好公开课的基本色,这个基本色调好了,才能保证公开课上的色彩饱满透亮。那么,构成居家过日子的课堂,到底有哪些基本色调呢?
对学习气氛的调节。不论什么场合,好的老师,都会首先与学生有个交流,一些激励性的语言,一些富含思考的话题,可以把每个人的情绪调到最佳状态。
自然而然的教态。这种自然又不失严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紧凑的。老师的语言不做作,就像课下的语调一样亲切自然,没有戏剧腔调。老师是与学生一同学习的,不是知识的拥有者,也不是学生学习的评判者,而是就在学生之间。
语言富有启发和激励。其实,教学的大体环节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变化,只是一些老师在细节上做了一些“装饰”,这个“装饰”,大多是学生完成的,是在老师不断的启发和诱导下,学生从内心升起了一种“试一试”的愿望和不断成功之后的自信。
扎实的学科基本功。无论如何,教师的学科素养,是每节课最重要的,影响着每节课的质量。一手规范的粉笔字,依然是吸引学生眼球的,教师声情并茂的诵读,激情中渲染着感染力,语言的幽默、亲切、严谨、精炼、清晰,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思考状态。
教师自然而然的教态,在具体场景中不断调节学习的气氛,扎实的学科基本功配上极富启发和激励的语言,就构成了一节课的基本色调。
热门资讯

-
北京:2022年高考第一次英语听说机考11日举行 考前30分钟考生要进入备考室
2021-12-09 -
★2019年北京小升初民办校报名时间一览
2018-11-09 -
★北京市中小学生12年在校锻炼至少2160小时
2018-11-08 -
2020年北京优质高中【清华附中上地学校】校额到校计划分配表参考
2018-11-08 -
2020年北京优质高中【地大附中】校额到校计划分配表参考
2018-11-08 -
2020年北京优质高中【育英学校航天校区】校额到校计划分配表参考
2018-11-08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18年修订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
2018-11-08 -
2020年北京优质高中【二十中实验学校】校额到校计划分配表参考
2018-11-08 -
2020年北京优质高中【育英中学】校额到校计划分配表参考
2018-11-08
热门问题
-
青岛高二学生去学大教育补习怎么样?
2021-09-03 -
秦皇岛高二学生英语差如何能进步?
2021-09-03 -
乌海初三化学成绩差有必要补习吗?
2021-08-13 -
兰州初中生报假期班有什么效果?
2021-06-25 -
深圳学大教育辅导班的费用贵吗?
2021-06-25 -
太原高中生从几个方面选择托管班?
2021-06-18 -
中小学辅导机构哪家比较好?
2021-06-18 -
小升初数学学习技巧有哪些?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