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家长话题】看见好玩的玩具就想要玩,你是怎么回答孩子的,买不买呢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7-06-20 22:44:25


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需要家长明白一些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和培养孩子,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家长话题】看见好玩的玩具就想要玩,你是怎么回答孩子的,买不买呢这篇内容,希望家长们能够认真阅读。

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让大部分孩子都拥有堆积如山的玩具。这时候,当孩子看见心仪的玩具提出“妈妈买”时,同意他、给他买并不是多难的事,但各种顾虑却忍不住涌上心头:

1“让孩子养成见什么就要什么的习惯,会不会惯出一个‘无底洞’?”

恰恰相反,越早、越好地满足孩子,孩子越不容易痴迷于具体的东西。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孩子得不到满足时,他也不会因此哭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我们的理由——愿望满足越没障碍,孩子将来越不容易沉迷其中。两个3 岁的孩子,要两块相同的巧克力。两位妈妈都不打算给孩子买,其中一个孩子赖在巧克力旁边,大声哭闹,坚持要妈妈买。另一个孩子稍有抱怨,“我真的好想吃啊,你下次一定给我买!”然后平静地接受并走开。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哪一个呢?

两个同龄的孩子面对同样的状况,为什么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

第一个孩子很可能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的限制较多、满足很少,因此心里总是隐藏着“我的愿望实现不了”的无力感。它就像一个可能随时被引爆的炸弹,一旦遇到“妈妈又不给我买巧克力”的事件,孩子的情绪就被引爆,且难以收拾。

第二个孩子的经历正好相反,平时父母对他的探索比较放手,他的各种愿望父母也能及时地、尽量地满足。以往的经验告诉他:“我想要得到的东西总归能得到。妈妈知道我想吃巧克力,如果她能买给我吃就肯定会买。看来今天确实买不了!”

这看似复杂的推理过程,就连孩子自己都没意识到,但却是他潜意识中真实而瞬间的反应。当孩子的潜意识中从小就积累了上面的第二种感受,也就是“我的愿望总是能实现的”,他反而不会见什么要什么,至少不会有强烈的占有欲。否则在孩子的一路成长中,他都会希望通过占有具体的物质来证明自己“能”!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成人不断通过一件件升级的具体物质,来弥补自己潜意识中的遗憾,越是小时候缺乏,长大后越是沉迷其中。

我们的建议——放下“满足多了会助长孩子物欲”的担心,根据现实情况,能满足的痛痛快快满足,不能满足的也不必介怀。

孩子越小我们满足他越容易,成本也越低。今天你不同意他买地摊上两块钱的玩具,到了青春期他就升级为对各种名牌穿着、电子设备的追逐。

不过,这并不是说,只要孩子小手一指的玩具我们都必须拿下。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或其他客观因素做个决定,唯一切忌的是以“满足多了会助长物欲”为借口,拒绝孩子。只要亲子关系没问题,我们不是单纯地用买玩具来填补孩子内心的缺失,他就绝对不会因此变成“物欲狂”。

2“可是给孩子买的玩具已经太多了。面对物质基础已经过好的孩子,我们还大力满足他,有没有过头的风险?”

物质基础好,和孩子得到充分满足是两回事。

我们的理由——孩子被动接受的玩具再多,也不能够成就“满足感”。

即使条件好到每天有能力给孩子买新玩具的家庭,仍然可能让孩子感到“没被满足”。被满足的感受不能和实际拥有的物质画等号。根本原因在于,家里玩具再多,可能都是妈妈觉得可爱、新颖、大牌或者能锻炼孩子某种能力的,而不是孩子真正渴望、应自己要求买来的。孩子在意的并不是占有多少东西,而是每产生一个愿望,能不能实现。

我们的建议——减少妈妈的主动购买,增加孩子自己挑选的机会。

当孩子有了自己挑选玩具的愿望和意识时,把这个权利还给孩子。如果担心两头买结果会买太多,不妨控制一下自己的购物欲。

3“孩子被满足得太容易,会不会养成他将来不努力的习惯?”

孩子被满足的过程,是一个获得力量感和控制感的过程。 而如果我们相信每一个人生来都有不断进步和成长的动力,那么有什么理由孩子有动力、有能力,却不付出努力呢?

我们的理由——正是因为积累了“我想要的东西是可以得到的”感受,孩子未来在追求梦想、实现目标时才更有勇气和信心。

今天的我们已经认同“大学知识中学化、中学知识小学化”对孩子有害,但我们未必意识到把大量道理提前输送给孩子的危害。“不是你想要什么,就能立刻得到什么,你得通过努力才能实现!”这个道理本来是要等到青春期后才开始慢慢理解的概念,却被提前灌输到3 岁孩子的大脑里。

可是,学龄前孩子非黑即白的大脑神经所能理解的信息还非常简单:我行不行?我的愿望能不能实现?也就是当妈妈以“必须洗够1 个月碗才能得到托马斯火车头”为诱饵激励孩子时,孩子懂不了那么多,他不会理解为“妈妈在锻炼我努力执著的精神”,而是:“我想要的玩具得不到,我很难过”。

说到底,过早地讲道理不过是对孩子未来的一种担心、焦虑,而这份担心和焦虑,从根本上是来自于对自己的焦虑。

我们的建议——放下焦虑,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学习努力。既然“非黑即白”的大脑只能接收“我行不行”的信息,那么就用我们的行动告诉孩子:“你的愿望可以实现!你追寻的目标也可以实现!”当他早年打下了“可以梦想成真”的基础,在他未来的生活中,面对想要实现的目标,他就会更有信心、更有勇气地实现它。

为什么有些成人在足够大、足够有能力时,仍然不敢追求梦想,不相信能通过努力实现心中的愿望?就是因为从小积累的潜意识告诉他“我不行”。

当然通过满足孩子买玩具的愿望,累积“愿望能实现”的潜意识,仅仅是这其中一小部分,但我们起码可以放弃这个打算——通过拒绝买玩具让孩子意识到“不是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从而激发他靠自己努力得到玩具的目的!我们必须信任孩子,长大后他自然知道什么东西可以要,什么东西要不了,什么东西可以通过努力得到。而如果我们越想激发孩子为梦想努力的信念,就越要从小鼓励孩子:你可以有想法,并且你可以实现它们!

4“太轻易买来的玩具,孩子根本不珍惜!相反,等待了很久的玩具才能带给孩子‘久盼终至’的幸福感。”

什么叫幸福感?当你拼命上了12 年学终于考上一所顶尖大学时,当你省吃俭用终于买到了一套200 平方米的房子时,你真的幸福吗?或者说,你的幸福维持了几分钟呢?

我们的理由——不要把孩子久盼终至后的狂喜,等同于幸福感。

我们容易以某种结果来测量幸福感,但已经有太多人和事提醒我们:幸福,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

不管孩子怎样得到一个玩具,它本身具备的有趣性,它的色彩、声音、结构所带来的吸引力,对孩子来说都是恒定的。那么,所谓的长时间等待带来额外的兴奋和珍惜是什么呢?恐怕是由“失”到“得”所引发的占有快乐吧!这已经大大超过了玩具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而这种占有快乐一路下去,只会把孩子引向对物质有偏颇的感受和理解。

我们的建议——不要人为地延迟满足孩子的玩具要求,然后给它加上一个叫做“增加幸福感”的借口。

对于一个小年龄的孩子来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爸爸妈妈理解并支持我实现愿望,仅此而已。所以,我们最重要的是满足孩子精神上的愿望,比如孩子看到小伙伴有一辆特漂亮的自行车,于是对你说:“妈妈买!”你爽快答应:“好!没问题!”这就是孩子所要的精神满足,而未必是让你立刻把自行车递到他眼前。

5“如果孩子每说要一个玩具,我都买给他,这根本不现实!”

的确,这不仅不现实,也不符合我们强调要“满足玩具要求”这件事情的根本目的。

我们的理由——说到底,我们要满足的是孩子的感受,玩具只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媒介。

生活中,要在孩子对具体东西的要求上做无限满足是不现实的,但在感受上却可以实现无限满足。好比你跟老公一起看钻戒,你看到一款喜欢但知道绝对买不起的钻戒,这时你希望老公和你一起流口水,说:“哇!真好看啊,将来等我有钱一定要买10 个!”还是:“这有什么好看的,根本不实用!”你也许知道老公一辈子也买不起这个钻戒,但你在意的并不是他是否真的买得起,而是他是否愿意一起跟你流口水!孩子也是一样,玩具对他的重要性,远远比不上妈妈了解他的感受并愿意尽量满足他的一份爱的表达。

我们的建议——我们在买玩具这件事情上的态度,其实折射了我们整个对待孩子的态度。所以,与其纠结于要给孩子买多少玩具,不如把这作为一个开始,重新审视我们与孩子相处的方方面面。对于孩子来说,每看到一个喜欢的玩具都跟妈妈说“想要”是特别自然的

表达。但另一方面,妈妈不可能满足每一个具体要求。玩具买不买只是我们满足孩子愿望的一个缩影,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到孩子在这个阶段的需求,以及我们在“跟随孩子需求”这件事情上是否有足够的意识。

也许你是一个不太愿意满足玩具要求的妈妈,但是在给孩子读故事时给了他极大的满足,比如他想什么时候听,你就什么时候读给他听;本来说好读3本,但他耍赖说要加一本,你也痛快答应他;或者在吃零食的问题上,你家有着更宽松的规则,让孩子在这件事情上有着较高的满足感。

也就是说,无论买或不买都未必是错误的选择。买,是因为我们爱孩子,愿意无条件地满足孩子;不买,不是因为我们担心惯坏孩子、剥夺孩子的幸福感,或者心虚,担心孩子受到伤害。我们很有信心:生活中其他方面的满足,让孩子即使得不到一个玩具时,一样能感觉到妈妈的爱。

不满足孩子买玩具要求的原因,还可能是——

太贵。每个家庭对不同价格的玩具,承受力都不相同。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承受力,选择购买不对自己造成经济压力的玩具。面对昂贵的玩具,我们直接对孩子说“因为太贵不能买”就可以,切忌的是对自己、对孩子,找各种“买是不对”的借口。这种“太贵”不仅包括真的负担不起,也包括价格会让我们心里产生巨大纠结。

【家长话题】看见好玩的玩具就想要玩,你是怎么回答孩子的,买不买呢这篇内容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过了,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长都投入时间和精力,这样孩子才能成长的更加优秀。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