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师的自述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3-10-16 22:19:10
下面是一位老师的自述,讲了他教育的心路历程 ,一路走来,经历过跌跌撞撞,一路摸爬滚打,自己摸索的一直往前走,请大家仔细聆听这位老师的自述,你将明白作为一个老师的不容易,还有作为一个老师的付出的心血,所以我们要尊敬自己的老师,爱自己的老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教育故事——教育“西游记”。
正如这歌中所唱的:“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地向往……”从西到东,从北到南;从公办学校,到私立学校,再到西安高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到新课程,到新教育……十几年来,我一直在教育这条任重而途艰的长路上跋涉着,追寻着,时而走得山重水复,时而走得柳暗花明。最初的时候,只是追寻,但我并不知道自己追寻的究竟是什么。有时候免不了傻乎乎地问自己:如果2007年12月6日那天我不是一时兴起上了教育在线,如果我没有来到西安高新四小,那现在我又会怎样?其实我知道这是个很荒唐的问题,就像一个女儿傻乎乎地问她老爸:如果当初你娶的不是老妈,那今天我会怎么样?因为所有的“如果”都有一个共同的回答:并没有这个“如果”,我们只能相信有一种走过的道路叫做命运。
身边的朋友常常说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清楚这种评价在当下的语境中其实是一半带着安慰,一半带着嘲谑的。在商界,在经济领域,许许多多的人因为身怀理想,而一个个的站在了时代的潮头浪尖,但在教育领域,却实在难觅因为身怀理想而搞出什么真正动静的老师来。然而,我并不否认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教育”的真谛是什么?这些在很多人看来似乎大而无当的问题一直纠缠着我。
穿过幽暗地岁月
我曾感到彷徨
当我低头地瞬间
才发觉脚下的路
——许巍《蓝莲花》
1996年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西安的一所子弟学校。那一年,我刚满18岁,这对于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算是很不错的结果了。和所有的老师一样,我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而到了周末,只要有空闲时间,我就带着我的那帮学生四处游山玩水,打打闹闹,好不快活。孩子们都高兴得叫我大哥哥,我听着心里也总是美滋滋的。在我的心目中,理想的师生关系本来就应该是这样亲密无间的。现在回想起来,刚上班的头一年应该是我教育生涯中最为充实和快乐的黄金岁月,那时的我似乎有挥洒不完的激情与精力。
然而第二年,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因为我带的是毕业班,学校领导旁敲侧击,身边的同事好言相劝:小贾啊!当老师不能是这个样子,老师得有老师的样子,不能和学生走得太近;学校里毕竟是靠成绩(分数)说话的,只有成绩上去了,你才能在学校站稳脚跟啊……听着这些谆谆教诲,我觉得似乎很有道理,于是便全心全意的只抓成绩,原来周末带学生出去玩的节目换成了给学生开小灶、补课。就这样,一年后我把一个全校出了名的所谓双差班送毕业了,并且获得了当年全区的教学质量一等奖。但是,分数为我获得了荣誉,镀了金,却并没有为我带来快乐。在我内心的深处一直认为,教育本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然而,一个人当他步入了某个圈子之后就很难自拔,一方面凭着优异的带班成绩在那个还算不错的小学校里混得很安全。但另一方面,日复一日的机械操练使我日益肤浅的同时倍感倦怠与乏味。心底那个追问的声音一天比一天强烈——难道我存在的全部意义仅仅就是操纵着教育这台机器,日复一日的制造分数吗?
这样混混沌沌的日子一晃就是5年。
200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了青岛南洋学校的招聘广告。那些令人热血沸腾的宣传词语让我对那个大海边的校园无限向往。我连想都没想,就直接拉着一个大大的行李箱循着报纸上的地址义无反顾的去了。那所学校真的很漂亮,三面环海,环境设施绝对堪称国内一流,是我到目前为止所见过的最为漂亮的一所学校。站在学校的综合楼大厅,享受着迎面吹来的徐徐海风,看着墙上到处张贴的那些动人的办学理念,似乎每一条都是从我的心底流淌出来的。我想这应该就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校园了。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所流行的素质教育的所有关键词,诸如“合格+特长”、“学生主体性”、“成功教育”等等,在这所学校里似乎都能找到影子。客观的讲,我的教育视野正是在那里被真正打开的。在当时,这所号称中国民办教育航母的校园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除西藏之外的大多省份的教育精英们。从这些老师身上我学到了许多有益的东西,特别是在这期间,我有幸接触到了魏书生、于永正、窦桂梅、支玉恒等等这些在教育界响当当的大虾们。我如饥似渴地阅读他们的教育专著、课堂实录,并常以他们的思想来对照自己的教育行为——如果是魏老师或于老师面对这个问题,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这是那一年我经常反问自己的问题。就这样,在度过了一段适应期之后,我的学生开始在全国的各类比赛中打破沉寂,我的课堂也经常被学校老师观摩。在素质教育的口号满天飞的年代,用那些东西装饰门面还是蛮漂亮的。然而,让我始料不及的是,一年下来,虽然大家都认为我很优秀,认为我们班的学生很优秀,认为我所做的就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可就是考试成绩进步不大。学校领导语重心长地说:“小贾啊,你带的学生素质的确很好。可是,孩子的素质再好,眼下谁能看得见呢?虽然咱们学校很重视素质教育,但分数更是咱们的命根子啊!”面对这样的现实,我忽然发现,其实素质教育最好的地方是在墙上,而不是在教室里。在这种由市场所主导的,推崇“教育就是服务”的贵族学校里,我显得是那么渺小。我再次追问自己——难道“我”存在的“意义”就是编织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教育谎言吗?
带着这样的追问,我黯然地离开了青岛。
2002年,我随青岛南洋学校的一位校长来到济南,创办济南南洋学校。按照当时的设想,我们就是想打造一所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学校。虽然这所学校并没有青岛南洋那么华丽,但却是最接近我心目中理想学校模型的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倾注了我太多的心血与汗水,我亲眼见证了108天创造一所投资上亿元学校的建校奇迹,每天享受着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与快乐。然而,一个偶然的意外事件结束了这所学校。这也便是当年轰动整个民办教育界的“南洋事件”。因为这所学校,我的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创伤(这一点也许很多人永远都不会理解),当凤凰卫视的记者曾子墨采访我时,我对她说:“南洋的事件让我很伤心,我不想再从事教育了,不想再当老师了……” 这一次,我忽然感受到了“人”在复杂的社会面前的脆弱,自然也就没有心思再去追问什么教育的真谛了。
2004年底我黯然离开了济南。
2005年,我回到西安,进入了一所挂着名校牌子的民办学校。几年的在外经历,使我回到家乡后反倒有些水土不服了。因为受不了这样的约束,一年后我再一次选择了离开,其实这个时候的离开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性动作。一个人当梦想长久的只能是梦想时,渐渐的便有些木然了。
2006年,因为对自己一直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彻底失望,我离开了一直圈养我的学校,真正成了一只游离于教育之外的“野猫”。北京、上海、杭州、东莞、义乌、温州……我四处游走,先后卖过保险、做过销售、开过商店、摆过地摊。当我真正逃离了那个让自己感到厌倦的樊笼时,却忽然发现,其实自己早已失去了飞翔的翅膀,身体是自由了,但灵魂却始终找不到一个能够着落的平台。我其实成了一只既不属于任何人,也不属于自己的“野猫”。
心中那自由地世界
如此的清澈高远
盛开着永不凋零
蓝莲花
——许巍《蓝莲花》
2007年,迫于生活的压力,我又回到了教育这个“笼子”里,应聘到了西安高新四小。其实,当我再次回到学校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无比凄凉的,因为我就像《活了100万次的猫》中的那只虎斑猫一样,认为自己有可能还会习惯性的再次死去,并再次活过来。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我比那只虎斑猫要幸运一些,它是在100万次的死了又活,活了又死之后才终于找到了自己,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而我在第六次活过来的时候不经意间撞进了一个叫“教育在线”的教育网站。这一进便是“误入藕花深处”,且“沉醉不知归路”了。于是,“朱永新”、“李镇西”、“干国祥”、“铁皮鼓”、“马玲”、“芷眉”这些闪着金属光泽的名字逐渐嵌入我那已经习惯于阴郁的心底,其实对于一个心中本身就装满了叫做理想的干柴的人,往往只需要哪怕一颗火星即可燃烧,何况这次我遇到的本就是一团熊熊烈火。紧接着蜂涌而至或者擦肩而过的,还有许多名字:西门小醉、伊人、小风习习、飓风、秦汉、麦子、桃花仙子、小舟成群……这些名字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手中的那一根根火柴,照亮了我许许多多个夜晚。正是“教育在线”让我走进了新教育,也因为教育在线,我在学校有了一个绰号叫“永远在线”。
当我把新教育介绍给学校老师时,谭丽艳校长眼前一亮,认为这正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理想教育。在谭校长的大力倡导下,再加上高新区优越的机制以及良好的办学条件,我们学校成为全省第一所全面实践新教育课程的实验学校。
从此,高新四小的孩子们便开始了一种诗意的回归朴素的学习生活方式——“晨诵—午读—暮省”。每天,我和孩子们精心选择一首诗,在我们的诵读中把黎明唤醒;每天,我为孩子们精心选择一本童书,在共读中寻找共同的语言密码;每天,我和孩子们通过写绘日记,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
同时,因为新教育,我和我的同事们走上了一条被称作“三专模式”的专业发展之路。在一本又一本的教育经典中,我们破译教育的密码;通过教育叙事,我们书写自己生命的传奇;我们以共同体的方式,去攻克教学上的种种难题。
就这样,每天在幸福而充实的教育生活中,我似乎逐渐淡忘了那个一直困扰着我的问题——“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教育”的真谛是什么?
有道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十几年来,西行在教育的取经路上,曲曲折折,坎坎坷坷。我忽然明白,《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地点为什么是在灵山雷音寺。灵山乃心灵之山,只要你心诚志坚,回首处即是灵山;响雷源自东方,真经本在东方何必西求?心中既然已经点亮了新教育这盏明灯,我就要把自己生命中的潜能努力地实现为“花朵”。新教育就是我的“白猫”。有新教育做伴,我的生命何须100万次?一次足矣!!!
“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为自己感到庆幸。今后,我唯一的愿望便是有足够的时间站在学生中,就像一个农夫站在他的田地里微笑着获得禾稼成长的幸福。
听完这位老师的自述,相信很多人都有很多感触,感叹这位老师的经历,是那么的不可思议,对自己教育事业的执着,虽然中间离开过自己的岗位,可最终发现失去了就像失去了灵魂,真的打心眼里佩服这位老师。
热门资讯
-
北京:2022年高考第一次英语听说机考11日举行 考前30分钟考生要进入备考室
2021-12-09 -
★2019年北京小升初民办校报名时间一览
2018-11-09 -
★北京市中小学生12年在校锻炼至少2160小时
2018-11-08 -
2020年北京优质高中【清华附中上地学校】校额到校计划分配表参考
2018-11-08 -
2020年北京优质高中【地大附中】校额到校计划分配表参考
2018-11-08 -
2020年北京优质高中【育英学校航天校区】校额到校计划分配表参考
2018-11-08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18年修订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
2018-11-08 -
2020年北京优质高中【二十中实验学校】校额到校计划分配表参考
2018-11-08 -
2020年北京优质高中【育英中学】校额到校计划分配表参考
2018-11-08
热门问题
-
青岛高二学生去学大教育补习怎么样?
2021-09-03 -
秦皇岛高二学生英语差如何能进步?
2021-09-03 -
乌海初三化学成绩差有必要补习吗?
2021-08-13 -
兰州初中生报假期班有什么效果?
2021-06-25 -
深圳学大教育辅导班的费用贵吗?
2021-06-25 -
太原高中生从几个方面选择托管班?
2021-06-18 -
中小学辅导机构哪家比较好?
2021-06-18 -
小升初数学学习技巧有哪些?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