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一对一家教模式与学大教育的发展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3-04-02 13:51:43


试论一对一家教模式与学大教育的发展
   
    如果父母教育孩子可以算作人类社会教育的开始,那么教育就是从一对一开始的。在中国,最有代表性的自然要数那位三迁其居的孟母对儿子的教育了。从理论上说,一对一更有利于进行个性化教育。不过这种一对一的教育模式只到近年来才在中国大行其道。在校大学生为勤工俭学而搞的家教当然是一对一了。但将它发挥到极致的还是那些针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而生的课外辅导机构。可以说不论规模大小、质量好坏,这些辅导机构无一不是以“一对一个性化”作为对外宣介的资本(如“以‘一对一’个性化教学为特色”、“××教育,最具特色的一对一教学辅导”等)。只是“一对一”究竟能不能无条件地和“个性化”划上等号,恐怕结论就不一定了。实际上当前众多课外辅导机构的“一对一教育模式”与真正的个性化教育还有还有很大的差距,而这个问题的存在正是这类辅导机构发展的瓶颈。面对这一现实,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些肤浅的论述,并对学大教育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与教育的根本目的以及教育机构的社会责任

教育的本质属性应该是它的公益性,虽然不同时代,不同国家这个“公”的内涵和外延都大不一样,但从古至今,对于国家来说教育的作用主要在于教化民众、以维护国家、名族统一和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即使是历史上得仁人志士兴办教育,也绝不是为了牟利。如果一定要言“利”,借用毛泽东同志的话来说那也是“革命的功利主义”。在近代中国,陶行知先生办学就是一个值得效法的典型。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对教育高度重视,提出了明确的教育方针。在今天的中国,教育的重要意义更是上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关于这一点,《中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有着清楚地说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须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可以说,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非常明确。正如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7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所强调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这一前提下,作为教育主战场的各级各类学校当然应当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当围绕“育人”这一根本目的的进行。至于那些为中小学生开办的学习辅导机构也不能置身事外。

为了把问题论述得更加明白,不妨先界定一下辅导机构的属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十四条提出要“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可见以办学的方式营利是国家法律所允许的。当然这里也许还不包括本文所指的中小学学习辅导机构。这类辅导机构也确实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学校,因为它一般并不采取全日制的形式,也不承担一般学校的教育任务。但即使如此,它的服务对象仍然是中小学生,它也在传授知识,也在指导学生学习,学会做人。

因此,在今天的中国,包括针对中小学生学生复习应考而生的课外辅导机构在内的任何形式的办学机构,它都必须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育人为根本目的。

二、个性化教育是达成教育根本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前众多教学辅导机构的“一对一”并不完全是个性化教育。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作为教育对象的个体的人,在思想、性格、心理特征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决定了教育的针对性。因此在目标和前提确定之后,除去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条件的保证等等之外,能否针对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进行教育就成为了能否保证教育质量、达成教育目标的关键问题。

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忽视和压抑人的个性发展的社会。几千年封建教育就是为巩固其统治培养愚忠的人才。解放后,主要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育不断改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在与应试教育的交锋中依然困难重重。广大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所热衷的仍然是应试。在这一大背景下,聪明的生意人看中了“教育”这块大蛋糕,于是众多的课外辅导机构应运而生,而且无一不冠以“一对一个性化”这样极具吸引力的字眼。因为正是这个“一对一”打动了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为了儿女,他们是绝不会吝啬的。

但这些辅导机构做的是真正的个性化教育吗?“一对一辅导”就是个性化教育吗?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首先得明确什么是个性化教育,一对一和个性化教育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所谓个性化教育,按我的粗浅的理解,它指的不是形式,而是实质,指的是它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指的是从育人的根本目的出发,针对受教育者的不同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和个性化发展。它和“一对一”并无必然联系,或者可以这样说,进行个性化教育,“一对一”不是必要条件,更不是充分条件。还可以这样表述:“一对一”并非不能进行个性化教育,反之即是“一对一”也未必就一定是个性化教育。
当前,多数辅导机构的情况仅仅是形式上的“一对一”。

首先,他们所进行的不是“教育”,而是补习文化,充其量也只能说是“数学”(关于这个问题,在此不涉及)。

当然,这些。这些辅导机构在学生入学之初也会进行一些“测试”,如某辅导机构的宣传资料中所写:“全方位测评:有专业学习测评分析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学习方法及习惯、心理、非智力因素、潜能等做专业的全面测试,找到学习问题存在的真正原因。
能做这样的测评,确实十分专业。但测评的内容、方法是否科学有效?分析师是否具有相关的专业水平?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这些完全是个谜。还有测评的结论是否真正能用来指导以后的辅导?对于这个问题,这份资料上做出了明确承诺:“量省(应为‘身’)定制:以测评结构(疑为‘论’),一个学生配备一个‘任课教师+班主任+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团队吗?首先,这些任课教师的情况可能好一些,虽然也有一些非师范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至于班主任,特别是心理咨询师则未必都有相关的资格证书,更未必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更何况,在以后的辅导中,一切都简单化了:上课、作业、测试,仅此而已。
先看教师上课。据我所知,说是一对一,其实是一对多。课前虽有计划,但也仅仅是个辅导内容安排,不同学生计划的差异仅仅是辅导内容的差别。此外每天忙于上课,一到寒暑假或中高考前,几乎没有休息。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备课,连教案很多都是课后补交的。在这种情况下,虽是一对一,教学的个性化又何从谈起。

至于班主任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则早已经与“个性化”不沾边了。其实一开始他们所做的就不是什么“个性化教育”,现在,他们要做的也仅仅是为了保证学生不缺课,长分数而已。

所以说,这样的课外辅导机构所做的仅仅是给学生补习文化课,指导学生应考,并未履行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职责,这里要说的是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冠名?就来个实话实说“某某中小学生文化补习学校”不是挺好吗?硬是要追求时尚,不称“学校”,“中心”也行。对于这个问题,答案应该只有一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今天,在市场经济社会里,搞点营销,做点广告,来点宣传,不仅正常,对他们来说,更有必要。问题是这样做实在是名不副实。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